数理教研室韩红霞老师开设《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》公开课
2024年6月6日第三节课,韩红霞老师在2353班开设题为《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》的公开课.数理教研李伯华等人参与听评课活动.
本课按内容选定——任务导学——合作探究——交流研讨——归纳提升——反馈巩固六个环节的思路展开授课.先从回顾生活中直线变化开始,再通过观察探究,引发学生特征,能主动参与教学中,学习兴趣较高.
评课环节,大家一致认为能够生随师动,条理清晰.建议适当减少教学内容,引导叙述更加深入探究知识.
授课班级 |
2353 |
授课时间 |
2024.6.6 |
|
授课类型 |
新授课 |
课时安排 |
1课时 |
|
教学目标 |
|
(1)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,了解直线倾斜角的范围,掌握过直线斜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; (2)理解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,能根据不同条件求直线斜率,了解斜率刻画直线倾斜度的实际意义; (3)通过对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研究,学习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方法,提升对倾斜角和斜率的内在联系的认知,提高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、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; (4)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,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;提高观察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,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. |
|
教学重点与难点 |
|
教学重点:(1)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; (2)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. 教学难点:(1)倾斜角的取值范围; (2)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之间的联系. |
|
教法学法 |
|
采用“六步教学法”,并将启发式教学、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、适当的评价和适时的激励很好地融合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. 借助“做学案”,突出教师的“导”和学生的“探”借助多媒体课件、GeoGebra数学软件等资源,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,主动建构知识,体会思想,形成技能. |
|
教学过程实施
|
教学内容 |
教师活动 |
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
【任务导学】 搜集中国桥梁的相关资料, 【内容选定】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分享,引出课题 世界第一高桥——北盘江大桥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——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
世界跨度最大公铁两用大桥——沪通长江大桥
世界最长跨海大桥——港珠澳大桥 |
整理学生收集的资料 分享学生课前任务成果——中国著名桥梁 引出课题 |
利用百度等工具搜集资料 分享课前资料收集成果 |
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|
教学内容
|
教师活动 |
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
【任务导学】与【合作探究】 任务一 直线的倾斜角 活动1 作直线的倾斜角, ① 结合课前预习作出直线的倾斜角 ② 定义: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. ③ 学生交互出题、答题、改题 【归纳提升】 (1)规定: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0°; (2)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. 倾斜角的大小确定了直线的方向(倾斜程度); 【合作探究】 活动2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
|
零角 |
锐角 |
直角 |
钝角 |
α |
0° |
0°<α<90° |
90° |
90°<α<180° |
【归纳提升】 (3)倾斜角的取值范围:0 º≤α<180º 【内容选定】 任务二 直线的斜率 当倾斜角不是90°时,我们把倾斜角α的正切叫做直线的斜率,记为:k = tanα (α≠90°) 注: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. 练习 已知倾斜角求斜率 (口答)已知直线的倾斜角,求它的斜率. (1)α=30°; (2)α=. 【反馈巩固】 学习通上完成课堂检测一(见附件3) 【交流研讨】 (1)为什么在概念中α≠90°? (2)当α=0°时,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?若存在,是多少? (k = tanα=tan0°=0,即当直线的倾斜角为0°时,直线的斜率为0.) 【合作探究】 活动3 直线倾斜角的变化和斜率变化的关系
|
零角 |
锐角 |
直角 |
钝角 |
α |
0° |
0°<α<90° |
90° |
90°<α<180° |
k |
0 |
k>0 |
不存在 |
k<0 |
(1)在直角坐标系中,如果直线过两个已知点,这条直线是否确定?倾斜角是否确定?斜率是否确定? (2)既然倾斜角和斜率都是确定的,如何计算这条直线的斜率呢? (3)若已知直线l过两点P(x1,y1),Q(x2,y2),如何计算l的斜率k? 分析:①当l与x轴平行(或重合)时,直线l的倾斜角为0°,斜率是0,此时y1= y2(图1). ②当l与x轴垂直时,直线l的倾斜角为90°,斜率不存在,此时x1= x2(图2). ③当倾斜角为锐角时,构造Rt△PQM(图3),则有α=∠MPO, k=tanα=tan∠MPO= ,(x1≠x2) 【交流研讨】
④当倾斜角为钝角时,斜率是怎样的?
【归纳提升】 归纳得已知直线上两点则斜率计算公式: () 【反馈巩固】 例 分别求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. (1)A(3,2),B(-1,-2) (2)A(3,2),C(5,4) (3)A(3,2),D(-3,2) (4)A(3,2),E(3,-2) 探究:作图观察上题中A、B、C的位置关系 【反馈巩固】 学习通上完成课堂检测二(见附件4) 【归纳提升】 1.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: (1)直线的倾斜角:0 º≤α<180º; (2)直线的斜率:k = tanα(α≠90°) k = () 2.本节课学习的要点: (1)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、归纳能力,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缜密性的培训; (2)培养类比、归纳、举一反三等数学思想方法. 课后作业 1.阅读教材,整理做学案,绘制思维导图 2.书面练习:完成教材P86页习题A2、3,B2、3、4 |
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以笔为线或通过观察GGB动态图象,进行合理分类讨论,归纳总结 板书 及时点评 及时点评 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作图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 网上点评 归纳提升 (1)板书解题,规范书写 巡回指导 提醒点拨 引导 点评测试结果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学习通上及时点评 |
结合课前预习,作出直线的倾斜角,学生自评、互评 小组合作探究,选派代表交流分享 记录在做学案 口答 独立完成 观察思考 相互讨论 发表观点 小组讨论 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讲解,并录像上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上传平台 记录 理解 口述解题过程 (2)(3)(4)自主练习 观察计算结果和图形 独立完成 回顾总结 独立完成,进一步巩固新知 根据教师点评就是纠错,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|
通过课上学习及时发现预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归纳总结,进一步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知识 利用 GeoGebra数学软件绘制动态图象,帮助学生探究 ①~③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④让学生课后小组讨论,录像上传,将教学从课中伸到课外 GeoGebra数学辅助作图,归纳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,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测试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增加拓展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|
教学反思 借助GGB制作动态图形,可帮学生突破重、难点,但个别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加强,需针对性的进行辅导。 |
§8.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(做学案)
班级: 姓名: 学习时间: 年 月 日
学习目标:(1)理解直线倾斜角的概念,知道倾斜角的取值范围;
(2)掌握直线斜率的概念,掌握直线的斜率公式;
(3)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直线的倾斜角,明白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,能根据不同条件求直线的斜率,了解斜率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实际意义;
(4)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.
一、课前自研共研
课前任务一:完成学习通的课前测试
课前任务二:阅读教材P68-71,完成学习通的预习检测
二、课中反馈共研
知识点一: 直线的倾斜角
直线____________与_____轴的____方向所成的_____________角.
规定: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.
【议一议】倾斜角的取值范围?
任务二 直线的斜率
当倾斜角α________时,我们把倾斜角α的正切叫做直线的斜率,
记为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议一议】
(1)为什么在概念中α≠90°?
(2)当α=0°时,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?若存在,是多少?
(3)直线倾斜角的变化和斜率变化有何关系?
【议一议】
(1)在直角坐标系中,如果直线过两个已知点,这条直线是否确定?倾斜角是否确定?斜率是否确定?
(2)既然倾斜角和斜率都是确定的,如何计算这条直线的斜率呢?
(3)若已知直线l过两点P(x1,y1),Q(x2,y2),如何计算l的斜率k?
【做一做】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求斜率
分别求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.
(1)A(3,2),B(-1,-2) (2)A(3,2),C(5,4)
(3)A(3,2),D(-3,2) (4)A(3,2),E(3,-2)
【议一议】上题中点A、B、C的位置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