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理教研室瞿娟老师开设《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》公开

2024-09-11        点击:[]

数理教研室瞿娟老师开设《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》公开课

2024年9月9日上午第四节课,瞿娟老师在2361开设题为《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》的公开课.学校吴晓进、吴萍、葛玲芳等人参与听评课活动.

课按内容选定——任务导学——合作探究——交流研讨——归纳提升——反馈巩固六个环节的思路开授课.先从数集的扩充开始,再通过2个简单的问题引入课题,学生思考,引发学生得出答案,探索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以及共轭复数的概念,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,学习兴趣较高.

课环节,大家一致能够生随师动,条理清晰,效果很好.






   

9.1.2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

授课时间


学习目标

1.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;

2.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,会求共轭复数

3.了解复数在电工学上的应用.

教学重点

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,共轭复数的概念

教学难点

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,共轭复数的概念

教学准备

PPT

     

教学内容


一、问题探究




二、抽象概括


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



三、例题讲析





四、合作交流


五、抽象概括


共轭复数的概念




一、问题探究

 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,任意两个复数也可以比较大小吗?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是什么?

事实上,不是任意两个复数都可以比较大小的.

二、抽象概括(一)

一般地,

1)实数与虚数之间、两个虚数之间不能比较大小.

2)

即: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“实部相等且虚部相等”.


三、例题讲析

4 求下列等式中的实数ab的值:

1

2

3


四、合作交流

的充要条件是什么?


在复数的研究和应用中,常常用到共轭复数的概念.

五、抽象概括(二)

一般地,如果两个复数实部相等,而虚部互为相反数,则称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.

复数的共轭复数记作 即:若,则.

例如:复数的共轭复数是.


学生活动


讨论

思考复数相等的条件




理解复数相等的条件





通过例题进一步加强对复数相等条件的认识




思考,讨论






掌握共轭复数的概念


     

教学内容

学生活动

例题讲析




六、例题讲析

5写出下列复数的共轭复数:

1

2

3

4

由例5的第4)小题可看出,实数的共轭复数就是它本身.


复数是研究电学中交流电等理论的重要数学工具.用复数表示电压、电流、磁通等可使电学中各量的分析与研究变得简便.

如图9-1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图,E表示电源,R表示电阻,L表示感抗,C表示容抗,则线路的电流总阻抗Z可以用复数表示为

其中,j表示虚数单位i注:在电学中i表示电流,为了与之相区分,电学中j表示虚数单位), 为角速度,且有f表示频率)


9-1



6 在如图9-1所示电路中,求电压共振时,频率f与感抗L容抗C之间的关系.




理解概念













了解复数在电工学上的应用














     

教学内容

学生活动

七、课内练习

八、课堂小结

七、课内练习

1.求下列等式中的实数ab的值:

1)

2

3

2.写出下列复数的共轭复数:

1

2

3

4 .

八、课堂小结

1.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



2.共轭复数


,则.




练习

进一步巩固知识点















讨论、交流、记忆


课后作业

对应的练习册上的习题

教后记

成功之处:本节课,由生活中数集的扩充引入课题,给出复数的概念,了解复数的实部、虚部、纯虚数等概念,会利用概念解决问题.在教学过程中,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. 与关注学习结果相比,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,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上的积累,采取自主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模式,借助多媒体使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活动的引导密切结合,力图让学生亲历、感受并理解知识本身.强调学生活动的内化,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、表述及动手操作,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,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积极思考,掌握知识,以此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.

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:习题量与时间分配不足,导致学生课上练习不够充分,学生解答中存在各种问题强调不足探究过程中环节紧扣,学生若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,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.今后需要还需要将数学与专业课相结合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.



上一条:数理教研室吴萍老师开设《函数的概念》公开课

下一条:机械教研室丁虹老师开设《蜗轮蜗杆传动旋向判别》公开课

关闭

地址:江苏省南通市通宁大道8号 邮编:226011 电话:0513-85559500

版权所有©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分院 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

苏ICP备19011223号  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1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