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乐音体系中,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。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音的高低关系,或者说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。 音程可分为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两种。旋律音程是指这两个音一前一后发响,在谱子上显示为一前一后的旋律形态;和声音程是指这两个音同时发响,在谱子上显示为上下对齐的形态(二度的和声音程为左低右高紧挨在一起的形态)。 
调式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,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,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,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,称为调式。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。把调式的中心音──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,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,称调式音阶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,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。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、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,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。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,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。本学期将重点学习大小调式体系。 大调式 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,其中Ⅰ级(主)音(首调唱名为“do”)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,称为大调或大调式。 大调式的Ⅰ、Ⅲ、Ⅴ级是稳定音级,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。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。相对小调式而言,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。此外,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、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。 从而可知,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,这就是大三度、大六度与大七度,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。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,适于表现明朗抒情、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。 大调式中,包括自然大调、和声大调、旋律大调三种类别。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,使用非常广泛。我们今后所讲的均为自然大调。 大调式(自然)的结构 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:“全音、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半音”,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大调式。 
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,然后向其上方按“全音、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半音”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,即为大调式(亦称大音阶)。我们可将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“全全半全全全半”来记。这时,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。 练习:分别以小字一组g和f为主音构成大调式音阶。 大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 在调式中,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。大调式中的各个音级分别用大写罗马数字“Ⅰ、Ⅱ、Ⅲ、Ⅳ、Ⅴ、Ⅵ、Ⅶ”标记。每个调式音级还有它自己的专用的名称。 
大调式的第Ⅰ级音称主音,顾名思义,此音是该调式中主要的音,也就是调式的中心音。好像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一样,调式中的其他音级围绕着这个主音运动。 复习上节课内容并检查作业。 上一节课讲了小调式,本节课将讲小调式。 小调式 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,其中Ⅰ级(主)音(首调唱名为“la”)与Ⅲ级音之间是小三度音程的调式,称为小调或小调式,它的Ⅰ、Ⅲ、Ⅴ级是稳定音级,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。小调式具有暗淡的色彩,适于表现柔和、含蓄、忧郁、伤感的音乐情绪。 小调式的种类 小调式中,包括自然小调、和声小调、旋律小调三种类别。这三种类型在实际使用时都比较常用,其中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。 自然小调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,然后向其上方按“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”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,即为自然小调式(亦称自然小音阶)。我们可将自然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“全半全全半全全”来记。这时,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2音与第3音之间以及第5与第6音之间。 
和声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,即构成了和声小调。 和声小调由于是把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而得来的,那么与第ⅶ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。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:“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半音、增二度、半音”,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小调式。 
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,然后向其上方按“全音、半音、全音、全音、半音、增二度、半音”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,即为和声小调式(亦称和声小音阶)。我们可将和声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“全半全全半增半”来记。这时,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2音与第3音之间、第5音与第6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。 第ⅵ级音与第ⅶ级音之间的增二度是和声小调的特性音程。同时它还有第ⅳ级与第ⅶ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也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。
|